时时彩厘平台

你的位置: 时时彩厘平台 > 新闻动态 >
新闻动态
贾平凹:沈从文为何伟大
发布日期:2025-04-15 19:39    点击次数:176

ky中国有非常多的经典名著,而中国的从古至今出现的大家也是数不胜数,在这些大家中有一位不仅仅是被读者所喜欢,被读者所崇拜,就连同样身为伟大作家的人也同样对他充满赞赏,这个人就是沈从文,而欣赏他的人就是贾平凹。

沈从文的一生有过很多代表作比如《边城》、《长河》等等长篇小说,在1988年前后还入围过诺贝尔文学奖,即便有这些成就加身的沈从文,其文学创作之路也就只有25年,在1949年之后的沈从文就不再创作文学作品而是投身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去了。

所以说沈从文的一生前半生为了创作而存在,后半生为了研究而存在,像他这样前后半生划分的如此清晰的作家实在不多,所以贾平凹对于这位文学创作年限仅有25年的沈从文为什么会有如此评价呢?

贾平凹:沈从文为何伟大?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看沈从文的人生经历,其次要看沈从文的作品,再有就是贾平凹自己。

因为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认知就是在了解了这个作家的生平之后再结合他的作品,这样就会清晰的明了他的创作缘由,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风格。

展开剩余82%

贾平凹

一、精神世界

沈从文的出身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他的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也就是说沈从文一直是在一个民族融合的家族里面成长的。

所以他从小所接触的文化既不是纯正的汉文化,也不是纯正的苗疆文化,在他的身上更多的是相融合之后的东西。

所以沈从文的性格并没有少数民族的神秘诡谲也没有汉人的城府深沉,他的性格是一种偏善良慈蔼,还有一些浪漫元素在里面,所以这些也使得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也是充满了浪漫情怀,沈从文曾经说过自己的作品是建一个希腊小庙。

他所说的希腊小庙并不是真正的小庙那样的建筑形制,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对淳朴爱恋和风土人情的向往,想要尽自己的所能为读者创造出一个精神世界。

这个精神世界里面有着高尚的人性以及最真挚的爱,沈从文就是将这个美好的向往的精神世界形容成是“希腊小庙”。

沈从文

后来沈从文所创造的文学作品中确实也营造了这样一个精神世界,就比如在《边城》中对于爱情和风土人情的描写,每一点都和沈从文所向往的是重合,所以他做到了我手写我心的目的,也是因此他的作品能受到大家的热爱,因为足够的真诚,足够的真切。

在沈从文的创作之路上还有一个助他成才的原因,那就是他的人生经历,大家都知道文学家之所以能创作出不朽的文学作品是因为在作家的生活中经过很多常人没有过的或者是没有发现的经历,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建树的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读万卷书,一种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现在的人来说非常容易,但是行万里路却很难做到。因为现在交通太过发达,行万里路的意义已经发生了改变。

以前说行万里是因为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所以路上的旅程是非常艰辛的,风吹雨打、风餐露宿以及人间的世态炎凉都能在路上得到体会,所以现在行万里路已经变成了对于世间事物的体验要丰富,而沈从文就是这样,他不单是读过万卷书,同时也行了万里路。

行万里路

沈从文其实没有上过大学,只有中小学的学历,但是这是沈从文能够行万里路的一大原因,因为沈从文一直都有一个上大学的梦想,于是在退伍之后沈从文选择了来到了北京大学成为一名旁听生,以此来圆自己的大学梦,一直在北京大学旁听了好几年。

直到1929年旁听生的沈从文有了一份好工作那就是教书先生,被分去吴淞中国公学任教,在他任教期间沈从文遇到了他的一生挚爱张兆和。

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学生,不但非常有才气而且长相漂亮,所以一无所成的沈从文当然没有得到张兆和的青睐,可是沈从文却深陷其中,一直对张兆和念念不忘,也一直坚持着对张兆和的追求,最终赢得美人归,成就了一段佳话。

这些经历每一样都是对人性的考验,上不了学很多人会选择工作,但是沈从文却执拗的宁愿做旁听生也要上学。

张兆和

追不到的女孩很多人在面对拒绝之后会觉得颜面无存所以选择放弃,但是沈从文却一直坚持着用着自己的毅力打动了爱人,这些都是沈从文身上非常宝贵的精神。

一个作家能写出来东西就是因为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精神,一种对事物的敏感和想要表达的欲望,沈从文就同时具备了这两样东西,所以沈从文成为了我手写我心的作家。可是到了1949年之后沈从文封笔了。

当然这个封笔不是不写作了,而是不再创作小说了,这个好像是时代的选择,因为和沈从文同一时代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在49年之后都陆陆续续不再写作,可是没有了小说创作热情的的沈从文却没有放弃都自己的追求,转身投入了文化研究中。

大家都知道在文化研究领域沈从文有过一部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是一部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研究领域中服装史的研究空白的著作,这本书的编写成为了沈从文后半生的一个重点。

其实早在1960年的时候沈从文就有了这方面的想法,但是由于时代的特殊性一直没有进展,后来国家出面主持大局沈从文的这一想法才得以施展,这个酝酿已经的项目才得以开始,直到2011年这本著作才被商务印书馆出版。

贾平凹曾经说过“好作品的产生就是这种情绪的产物。又传达的是社会情绪和个体生命情绪的统一。”这正是他对沈从文的评价。

贾平凹还说过有很多作家的文章你读起来觉得这是谁都能写的,但是真要自己动笔就会发现无从下手,这就是真正的大家的才能,看起来简单无比。

但是其中的门道只有他自己才能掌握,别人是根本模仿不来的,而且齐白石以前说过一句话“似我者死”。也就是说这种境界只有自己能达到别的人就算模仿了皮毛但是永远达不到灵魂。

贾平凹之所以觉得沈从文伟大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沈从文就是独特的沈从文,只有沈从文的经历和沈从文的精神世界才能成就沈从文,因此沈从文是伟大的,这是一个作家对另一个作家的评价。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